列车穿行显壮美

列车驶离了起点,穿过了辽阔的荒原。窗外,动物如藏羚羊等在广阔的天地中快速穿梭。列车不断上升,越过了唐古拉山的顶峰,到达了安多。2006年,青藏铁路的落成,让安多告别了无铁路的历史,从此这座位于藏北的小城与外界交流更加紧密。

安多车站之特殊

游客抵达西藏后,首选的站点是安多站。这个火车站位居全国海拔之巅,位于4702米的高空,气温常降至零下三十度。在这样的高海拔和严寒环境中,每迈出一步都异常困难,稀薄的空气对人体构成了严峻挑战。尽管条件艰苦,安多站依旧发挥着关键的交通枢纽作用。

站长清晨之迎接

马锐身为安多火车站的站长,清晨四点便起身。不论首趟列车何时启程,他总会在车站做好迎接乘客的万全准备。即便是春节,他亦如此。五点前,门外已排起了检票的旅客长队。今年,这已是他在车站度过的第三个新春佳节。

助力乘客之艰辛

六点钟左右,列车缓缓进站,乘客们一个接一个地上了车。其中有个女乘客,她的行李堆得老高,搬起来挺费劲。马锐赶紧走过去,主动伸出了手。在这高海拔、空气稀薄的地方,背着东西走特别不容易,马锐帮了她,自己也觉得有点喘不过气来。不过,在他看来,这不过是份内的事。他只希望每位旅客都能感到旅途的便利。

紧急应对之责任

冬日严寒,高原地带空气稀薄,地势又高,马锐常忧心乘客健康。若乘客在穿越唐古拉山口时不适,车站需立即启动应急计划。记得往年夏天,有乘客高原反应极重,车站提前备好氧气瓶等急救用品,列车一到站便立即施救。待乘客好转,车站还派车送其返内地。此类事件每年都会发生多次。

车站发展之见证

自2017年开始,安多站变得热闹起来。以前这里没有售票处,乘客得上车后再买票。那年,车站增加了售票窗口。旅客的形象也跟着变了,以前过年时牧民们背着宰好的牲畜,穿着破旧的藏袍等车,现在大家都穿着时髦的衣服,带的年货也更精致了。这些变化都显示了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。

安多站是交通便捷的见证者,也是安多变化的记录者。它屹立于高原顶峰,默默守护,给旅客和当地居民带来了不少方便。若你沿着青藏铁路来到此地,能否感受到那些工作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