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一个既吸引人又让人疑惑的假设——若存在一种技术,能够完全将职业记忆和个人记忆区分开来,那将会怎样?近期热播的科幻美剧《人生切割术》正是围绕这一设想展开的。

剧情奇妙设定

《人生切割术》这本书讲述了卢蒙工业这家大企业,让一些员工尝试了一种叫“人生切割术”的心理分离技术。这种技术是在人脑里植入小芯片,把员工在公司时和平时生活时的人格分开。员工上班时,日常人格会进入睡眠,公司人格则开始工作;下班后,日常人格又回来掌管一切,两个不同的人格对对方经历都没有印象。马克、迪伦、埃尔文以及新同事赫莉便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。

赫莉的行为打破了平静,马克的前任同事突然辞职又现身,主管也失去了对局面的掌控,这一系列意外让员工对“人生切割术”产生了疑问。剧情推进中,观众们不禁开始思考这项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。

专业顾问加盟

为了确保内容的真实性,主创团队特别邀请了来自美国蒙特菲奥里·爱因斯坦医疗中心的神经外科专家。这位专家名叫维贾伊·阿加瓦尔博士。他现在担任颅底外科、微创神经外科和脑肿瘤中心的主任。

本·斯蒂勒在执导戏剧时,对剧情的逼真度有着极高的标准,他希望剧中科学元素能尽可能地接近现实。一开始,制作团队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想法,但当面临具体困难时,他们无法独立解决,于是向维贾伊寻求帮助。在会议中,大家积极讨论,白板上频繁涂鸦,最终确定了既被观众接受又令人信服的设定。

科学细节调整

维贾伊在表演中细致调整了多个细节,巧妙地引入了现下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科学观念和医疗技术。为了提升手术场面的逼真度,在第一季的第二集中,赫莉植入芯片的环节,他亲自登台,在镜头前演示了他自己设计的手术步骤。

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常涉及在头骨上钻孔并植入特定芯片。这些技术在剧中有所体现,反映出剧情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相似性,并非完全是虚构的。

现实手术应用

几年前,人们普遍认为神经科学家通过在大脑植入电极、刺激脑部以治疗瘫痪并助患者恢复行走的能力,这种做法听起来仿佛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。但如今,全球众多顶级学术医疗中心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此类手术。这一现象充分展示了科技的迅猛进步,许多曾被视为遥不可及的技术正逐步变为现实。

科技进步步伐持续前行,未来有望出现更多类似的技术成果。即便是像“人生切割术”这样的技术,也有可能变为现实。

技术引发思考

若“人生切割术”变得普遍,许多工作者最先考虑的可能是如何将工作和生活彻底分开。工作时全情投入,下班后彻底放下工作烦恼,尽情享受个人时光,这确实听起来十分理想。

然而,这里有个问题。若两人对彼此过往毫无记忆,会让人觉得自己被分成了两个独立的个体。这或许会导致一些重要东西的丢失,比如对人生整体的感觉。

未来选择难题

工作与生活的分界线有利有弊。好处是,界限明确能阻止工作压力干扰生活,同时也能避免生活琐事影响工作,这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。

然而,问题在于,人本就是情感与记忆交织的个体。若将它们完全分开,会不会导致人性变得冷漠,情感变得淡薄?如果这种技术被广泛采用,你能否接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,别忘了点赞和转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