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日困境

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,安多县的基础设施状况非常糟糕。县政府所在的帕那镇情况令人担忧,那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,也找不到一栋符合标准的楼房。沿河岸的房屋低矮,分布得稀疏而杂乱。当地居民生活艰辛,比如仁多老人,他们几十年都住在简陋的牦牛帐篷和土坯房中,生活条件十分不便。

交通改善

随着时间的流逝,安多县的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街道沿着山势蜿蜒伸展,沈阳路、安狮路等新道路相继出现。这些道路不仅变得硬化,而且在美化与照明方面也做得相当出色。交通条件的显著提升,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的出行,同时也为安多县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供暖提升

安多县的城市供暖项目正逐步提升。自2002年以来,工程逐年进行改造。2005年,启动了上下水系统的建设,2013年,又推进了供氧加湿设施的建设。目前,供暖覆盖面积已扩展至24000平方米,供暖期间室内温度平均可达18摄氏度。此举有效解决了干部职工冬季取暖的问题,使安多县成为藏北地区首个实现集中供暖和供氧加湿的县城。

住房变迁

仁多老人昔日的帐篷和土坯房环境很差,雨天雪天帐篷会变得湿漉漉的,冬天则异常寒冷。从80年代起,一些家庭开始修建土坯房,建筑材料和结构也逐渐得到了提升。到了2006年,全区启动了农牧民安居工程,仁多老人一家搬离了老房子,住进了舒适的安居房,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。

百姓受益

截至目前,安多县利用国家发放的1.8255亿元补贴,帮助9375户家庭和36860位牧民圆了新房之梦。牧民们不仅拥有了安全宜居的住所,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。从逐水草而居转变为定居生活,全县超过九成的牧民过上了安定的日子,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。

生活改观

安多县的发展让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。现在,安多县城高楼大厦耸立,广告牌色彩斑斓,车辆穿梭不停,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。牧民们收入增加,能够观看电视、驾驶汽车,穿上保暖衣物,储备足够的粮食。高达98%的牧民加入了牧区合作医疗,85%的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,生活充满了安全感。

安多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这让人不禁为它的进步而高兴。快来评论区谈谈你的感受,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!